2025-07-23 23:20 | 0 阅读 【双城记】从苏州河到太湖畔:上海与周边城市的千年对话 (长三角观察员 周慕云)2025年盛夏,当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载着上海游客驶向西塘水乡时,车窗外的风景正见证着城市边界的消融与重构。【沪苏篇:园林与弄堂】■ 明代造园师的迁徙路
2025-07-23 14:08 | 0 阅读 【潮涌长三角:上海与它的生态朋友圈】 第一章 长江口的生态方舟(崇明岛篇)东滩湿地观测站里,环保工程师小李正在调试鸟类识别系统:"这台设备能分辨出42种候鸟的叫声,去年记录到7只濒危的黑脸琵鹭"。崇明生态研究院
2025-07-18 13:38 | 0 阅读 【双城记】从黄浦江到太湖畔:上海与周边城市的百年共生录 上海品茶工作室 【第一章:铁路拉来的双城生活(1900-1949)】2024年上海铁路博物馆新展出的1908年沪宁铁路时刻表显示,当时上海北站至苏州站每日对开6班列车,全程仅需2小时18分。在虹
2025-07-15 23:29 | 0 阅读 【长三角观察】"1+8"都市圈的化学反应:解码上海与周边城市的"同城密码" 【本报区域发展调研组 2025年7月15日报道】清晨7点15分,从昆山南站开往上海虹桥的轨交11号线支线列车已座无虚席。通勤族李敏的手机显示:她刚在"长三角一卡通"App上预约了上海华山医
2025-07-15 21:34 | 0 阅读 【区域观察】"1+8"都市圈进化论:解码上海与周边城市的协同方程式 【本报区域发展组 7月15日专电】清晨5:30,首班沪苏跨省地铁17号线列车载着睡眼惺忪的上班族驶向虹桥商务区;同一时刻,嘉善复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正通过云端与张江实验室共享实验数
2025-07-14 16:41 | 0 阅读 【特别报道】一小时都市圈进化论:上海与周边城市的"同城化"实验 【第一章 空间革命】■ 2025年通勤数据:• 跨城地铁日均客流:突破85万人次• 高铁最短间隔:4分钟(虹桥-苏州北)• 异地医保结算:覆盖所有三甲医院■ 三大标志性工程:- 沪苏湖高
2025-07-14 03:01 | 0 阅读 【长三角特别报道】同城化进行时:上海都市圈的破界与融合 【主笔记者 周明 上海报道】清晨6:15,从昆山始发的首班地铁11号线载着睡眼惺忪的跨城通勤族驶向上海;上午10:30,苏州工业园区某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数据正同步传输至张江实验室的超
2025-07-13 16:34 | 0 阅读 水乡客厅里的长三角实验: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周年记 【区域观察员 沈墨 上海报道】清晨6:00,太浦河上的联合监测船开始每日水质巡检;上午9:30,青浦华为研发中心的工程师正与吴江同事视频会议;下午2:00,嘉善祥符荡畔的科创绿谷举行跨
2025-07-13 01:35 | 0 阅读 【特别调查】上海洋山港四期:全球最大自动化码头的中国智慧 【经济观察组 上海报道】凌晨3点,洋山港四期码头的智能塔吊仍在自动装卸集装箱;上午10点,远程控制中心的工程师通过5G网络操控30公里外的桥吊;下午4点,无人驾驶AGV小车沿着预定
2025-07-12 11:31 | 0 阅读 【区域协同】大上海都市圈2025:1+8城市群的共融新篇 【首席区域记者 沈嘉宁】早晨7:15,从昆山花桥开往上海虹桥的市域铁路列车上,生物医药工程师张敏正在查看上海总部的会议资料;上午10:00,浙江嘉善的智能工厂里,来自上海的技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