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道历时四个月跟踪调查,走访上海青浦、苏州吴江、嘉兴嘉善等交界地带,通过分析23个联防联控案例,揭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三周年来的创新实践。

■ 第一章 水脉相连的治理革命
在太浦河畔,沪苏浙三地环保人员正在开展联合水质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同比提升28%,流域补偿机制覆盖长三角41条主要河道。
■ 第二章 空气污染的"数字联防"
上海龙凤阿拉后花园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周边城市的PM2.5数据。长三角已建成318个大气超级站组成的监测网络,重污染天气预警准确率达92%。
■ 第三章 绿色产业的"跨省园区"
上海龙凤419社区 在沪苏交界处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屋顶光伏板产生的绿电直供苏州吴江的供应商。这类"飞地经济"项目2025年已达67个,年减碳量相当于1.2个世纪公园的固碳能力。
■ 第四章 生态保护的"制度创新"
上海品茶论坛 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在示范区实施,三地统一了284项环保标准。2025年示范区生态用地占比达62%,生物多样性指数回升至1980年代水平。
(全文共计3560字,含19个实地案例、47组环境数据、5张生态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