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上海最大历史风貌保护区,记录梧桐树下建筑可阅读的温暖故事

爱上海419论坛
清晨七点的武康路,阳光透过法国梧桐在赭色墙面上投下斑驳光影。65岁的居民王阿婆正在擦拭黑铁门牌上的"武康大楼1924"字样,这座邬达克设计的船型公寓,每天要迎接上千名打卡的年轻人。
往里走几步,文学爱好者小陈在巴金故居的花园里轻声朗读《家》的片段。这里保存着大师1955年搬入时的原貌,书桌上的台历永远停在1999年10月17日。"触摸这些泛黄的书稿,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小陈说。据统计,衡复区域内共有950幢历史建筑,其中138处挂牌"优秀历史建筑"。
转角处的"老麦咖啡馆"里,店主正在调试古董留声机。这栋1936年的西班牙式洋房,梁柱上还保留着当年的彩绘玻璃。"我们每周举办读书会时,老住户常来分享往事。"店主指着墙上的老照片,那是张爱玲曾经常去的旗袍店原址。
夜幕降临,灯光勾勒出建筑的轮廓线。负责风貌保护的建筑师李颖告诉我们:"这里每栋房子都有专属的'修缮病历卡',我们像医生一样守护着城市的记忆。"(约1850字)
end
夜上海最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