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历时半年跟踪采访上海30个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揭秘全球首个超大城市数字孪生系统的建设历程


上海贵族宝贝sh1314
(本报首席科技记者 张明)凌晨2:15,城市运行中心的数字孪生系统自动预警外滩区域电力负荷异常;上午9:00,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的AI政务助手同时处理着3000项业务申请;下午3:30,张江科学城的量子计算云平台正为全球科研机构提供算力服务;深夜11:00,临港新片区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仍在进行无人物流配送——这些场景构成了上海数字化转型的24小时图景。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白皮书》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8万亿元,占GDP比重超18%;建成5G基站8.2万个,实现重点区域6G网络覆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事项增至2358项,全程网办率98.7%。世界经济论坛专家艾瑞克·冯评价:"上海正在定义未来城市的数字标准。"

记者调查发现数字化转型呈现五大突破:1)基础设施方面,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市光纤传感网络;2)政务服务方面,首创"元宇宙政务大厅"实现虚拟现实融合办事;3)产业发展方面,人工智能企业集聚达1560家;4)民生服务方面,"就医一件事"系统平均节省患者2.3小时;5)治理能力方面,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覆盖98%的应急事件。典型案例包括:投资200亿的长三角数字干线项目;全球首个超算互联网枢纽;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试点示范区。

转型动力来自三大引擎:1)制度创新,《上海市数据条例》破除数据流通壁垒;2)技术创新,高校与企业的联合实验室达287个;3)应用牵引,形成120个数字化转型标杆场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指出:"上海模式为全球超大城市转型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随着《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四大趋势显现:1)2026年前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2)培育30个千亿级数字产业集群;3)实现全域感知的智能终端部署;4)打造元宇宙城市示范应用。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华强生表示:"上海正在书写数字文明时代的新城市范本。"(全文约3980字)
爱上海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