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历时6个月走访上海全市21个AI重点园区,采访83家人工智能企业、16所高校科研机构及35位行业专家,结合独家获得的产业发展数据,全景式呈现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协同的发展轨迹。


■ 产业规模图谱(2025上半年数据)
√ 核心企业数量:1489家(全国占比28%)
√ 产业规模:3820亿元(同比增长37%)
√ 人才储备:23.6万从业者(研发人员占64%)
√ 应用场景:落地案例超1.2万个

■ 四大核心集聚区
1. 浦东"AI Tower"生态圈
- 垂直产业链:芯片→算法→应用
- 地标项目:张江机器人谷
- 龙头企业:寒武纪、商汤科技
- 特色服务:AI算力交易平台

2. 徐汇"AI Town"创新带
- 核心优势:高校+医院+企业协同
- 重点领域:医疗AI、智慧教育
- 典型机构: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上海品茶网 - 创新设施:AI伦理实验室

3. 杨浦"AI Campus"人才池
- 三区联动:校区→园区→社区
- 人才密度:每平方公里AI专家187人
- 培育平台:AI青年创业者联盟
- 特色活动:国际AI黑客马拉松

4. 临港"AI Port"试验场
- 政策突破:自动驾驶全域开放
- 场景优势:洋山港智能码头
- 前沿探索:AI数字孪生城市
- 特殊机制:跨境数据流动试点

■ 产业生态要素
1. 基础设施
爱上海同城对对碰交友论坛 √ 公共算力平台:总算力达580PFLOPS
√ 开放数据集:涵盖12大领域
√ 测试认证中心:颁发AI产品证书

2. 资本网络
- 政府引导基金:200亿元规模
- 风险投资:上半年融资额超500亿
- 科创板AI板块:23家上市企业

3. 人才体系
- 高校专业:38个AI相关学科
- 职称序列:增设AI工程师评定
- 海外引才:实施"AI绿卡"计划

4. 应用场景
- 城市治理:智能交通信号系统
上海花千坊龙凤 - 金融服务:AI投顾覆盖率65%
- 医疗健康:辅助诊断系统三甲医院普及率89%
- 智能制造:工业质检AI替代率42%

■ 瓶颈与突破
1. 芯片"卡脖子":国产替代率提升至39%
2. 算法同质化:建立差异化评估体系
3. 伦理争议:发布全球首个AI治理标准
4. 商业变现:SaaS模式接受度达71%

■ 未来布局
√ 建设国家级AI开源社区
√ 打造长三角AI协同创新网
√ 培育百个AI+传统行业案例
√ 构建AI安全防护体系

(数据来源:上海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发展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艾瑞咨询产业报告)